首页 > 江苏成人高考复习资料专升本语文 > 浏览文章

【江苏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精讲班-李将军列传

发布时间:2018年04月05日



李将军列传

 

第十七篇李将军列传

司马迁

一、司马迁和《史记》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父亲司马谈是学问渊博的历史学

家,但在写作中不幸病逝了。司马迁继承父亲遗志,为《史记》倾注毕业心血。在写作《史记》的过程中,司马迁因李陵一案惨遭宫刑。但他强忍悲痛,努力写作,最终完成了这部史学巨著——《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纪传体是指以人物为中心的叙史方式,

通史则相对于断代史而言。《史记》全面记叙了自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近三千年的历史,规模宏大,贯通古今。全书共130篇,由本纪(12篇),列传(70篇),世家(30篇),表(10篇),书(8篇)五部分组成。“本纪:是帝王的传记,“列传”是一般大臣和各种代表性人物的传记,“世家”是开国元勋以及重要历史人物的传记,“表”是大事年表,“书”则记载礼制、官司制等各种制度。

司马迁的《史记》被鲁迅先生称作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在

中国史学与文学方面,都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在文学上,它不仅开创了中国传记文学,而且为所有的文学形式成功地提供了一系列新的塑造典型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

二、背景介绍

《李将军列传》是《史记》中久享盛誉的名作。作者以赞颂的激情、错综变化的笔法,多层次地描绘了李广传奇的、悲剧的一生,塑造出古代英雄的高大形象,卓立千古,彪炳万世。《太史公自序》云:勇于当敌,仁爱士卒,号令不烦,师徒向之,作《李将军列传》。”本篇列传围绕着精于骑射,勇敢作战;热爱士卒,不贪钱财;为人简易,号令不繁三个特点,刻画了李广这样一个作者理想的一代名将的英雄形象,而对李广的坎坷一生,尤其是对他以及他整个家庭的悲剧结局,表现了无限的惋惜与同情,对汉代皇帝用人制度进行了有力的批判。同时,作者在李广坎坷悲惨的一生际遇中,也寄寓了自己的满腔悲愤与辛酸。

 

重点语言知识

 

三、重点语言知识

(一)实词:

1、广家世世受射受,通授,学习,传授。

2、秩八百石秩,官员的俸禄。

3、及格猛兽格,格斗,抵御。

4、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习,训练。

5、有白马将出护其兵护,监护。

6、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之,到,去,往。

7、广暂腾而上胡儿马暂,霎时。

8、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谢,辞别。

9、大将军使长史持糒醪遗广糒醪,酒食(干饭酒浆)。

10、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何乃,何况。

11、专以射为戏,竟死竟,一直到。

12、广数自请行数,屡次。

13、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没,陷入。

14、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阴,暗中。

15、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绝,横渡;幕,通漠,沙漠。

16、因问广、食其失道状状,情况。

17、遂引刀自刭引,抽出;自刭,自刎。

18、其李将军之谓也谓,说的是。

19、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谕,通喻,比喻。

(二)虚词:

1、用善骑射用,因为。

2、即有急,奈何即,如果。

3、于是胡骑遂不敢击遂,就。

4、络而盛卧广而,并且。

5、其李将军之谓也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三)古今异义

1、虽其子孙他人学者,莫能及广及,古义,赶得上;今义,和。

2、专以射为戏,竟死竟,古义,一直到;今义,竟然。

3、乃自以精兵走之走,古义,追赶;今义,步行。

4、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曲折,古义,曲折经过;今义,弯曲。

5、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谢,古义,告别;今义,感谢。

(四)通假字:

1、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陈,通阵,布阵。

2、军亡导,或失道或:通惑,迷惑。

3、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幕,通漠,沙漠。

4、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尝,通常,经常。

5、行十余里,广详死详,通佯,假装。

6、封书与广之莫府莫,通幕,幕府。

(五)词类活用

1、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坚,使动用法,使……坚定。

2、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前,名词活用做动词,前进。

3、止广宿亭下止,使动用法,使……止。

4、先死单于死,为动用法,为……死。

(六)特殊句式

1、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者,……是固定格式,表示判断,还有其它几种变形,也表示判断,如“……者也“……“…………”。译将军李广是陇西成纪人

2、为虏所生得:…………”表示被动句式,译被匈奴活捉

3、其李将军之谓也:宾语前置句,字提前宾语,应该是其谓李将军也。其,句首语气词,表猜测。译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

4、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壮语后置句,应该是彼其忠实心诚于士大夫信,译他那忠厚老实的心胸确实受到将士们的信赖

 

情节结构

 

四、情节结构

全文可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始到故弗从),写李广在文帝、景帝时期的生平际遇,重点记述他为上郡太守时的一段经历。

李广是西汉抗击匈奴战争时期涌现出来的著名将领,也是千百年来人民最喜爱的历史人物之一。这一部分首先介绍李广是名将之后,出身于世世受射的家庭,从小练就一身高强的射技。汉文帝时,从军击匈奴,因杀首虏多,提拔为汉中郎。汉景帝时为上郡太守时,发生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李广解鞍惑胡骑一事,表现李广临危不乱、镇定自若的超人胆略。

第二部分(从居久之其射猛兽亦为所伤云),写汉武帝对匈奴作战以来,李广为边将的一系列活动,重点记述他出雁门击匈奴和为右北平太守的经历,赞扬了他关心士卒、宽缓简易的名将风度。

这一部分突出写了李广娴熟、高超的射技。如受伤被俘后夺马逃脱途中射杀追骑;居蓝田南山中射猎;打猎中,射石射虎射猛兽;平时,讷口少言专以射为戏,一直到死。作者在着力描写这些精彩片段中加以渲染、烘托,如广暂腾,飞身跳上胡儿马,匈奴号称飞将军虎腾伤广射阔狭以饮,生动地展示了这位名将的风采。同时,也写了他屡遭不顺,如当斩,赎为庶人家居数岁将兵数困辱,暗含了他悲剧性的人生。这一部分还详细写了李广治军简易,体恤士卒,是颇受官兵爱戴的将领。他在战斗中身先士卒,生活中先人后己,尤其是与士卒同甘共苦,所以士兵都甘愿在他麾下。然而,就是这样战功卓著、备受士卒爱戴的名将,却一生坎坷,终身未得封爵。不得不令人同情和慨叹。尽管作者对李广多是赞扬,但在这一部分中还如实写了他的缺点,李广家居时,曾被霸陵尉拘留,等到李广被召为右北平太守时,广即请霸陵尉与俱,至军而斩之,说明了他的心胸狭窄、公报私仇的缺点。

第三部分(从居顷之当死,赎为庶人),写李广晚年为前将军,跟随卫青攻打匈奴,最后被倾轧逼迫而死的经过。

元狩四年,卫青、霍去病出兵攻打匈奴,李广多次请求参战,汉武帝先是以为老,弗许良久乃许之,说明李广出战就不顺。随大将军卫青出击匈奴,他本为前将军,卫青却要他出东道,又是不顺。而东道回远,失道被责,更是不顺。接二连三的不顺,卫青又逼其对簿,李广最终悲愤自刎。造成李广悲剧结局的根本原因是汉武帝嫌他命运不好,不敢重用,贵戚们也借机对他进行排挤。李广的悲剧是人为的悲剧,暴露出当时社会对人才的摧残,也寄寓了作者深深的同情。所以,明代茅坤说:李将军于汉,为最名将,而卒无功,故太史公极力摹写淋漓,悲咽可涕。(《史记钞》)

第四部分(从太史公曰到文末),是作者的论赞,表达了对李广的无限景仰。

李将军列传赞用叙述和比喻评赞李广,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用孔子的话赞扬李广为人能以身作则,强调正人先正己的重要。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用古代广为流传的谚语高度评价李广的品格,赞美他诚实朴直,事事以身先行,因而赢得了士兵和百姓的崇敬,至今犹忆李将军

 

主要人物形象

 

五、主要人物形象

这篇传记通过上郡遭遇战,雁门出击战,右北平之战,从卫青击匈奴四个战役以及细节描写刻画了西汉名将李广的形象。李广的性格可以归纳为骁勇善战,善于骑射从容镇定,临危不惧,机智勇敢,善于应变,胆识过人,负能使气,轻财受士,口讷少言。

(一)李广是司马迁笔下一个具有卓越才干和优秀品质的一代名将形象。

作为作者心目中的一个理想人物,李广有如下优点:

其一,射技高超,打仗勇敢。文中通过李广的追击射雕者、射白马将,尤其是通过中石没镞,突出地表现了李广这位名将的英武风姿。文中还通过他追射雕者遭遇匈奴大队时的勇敢沉着,表现了李广有勇有谋的名将品质。

其二,仁爱士卒,不贪钱财。他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为二千石四十余年,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在战场上,每遇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这是极为难得的优秀品德。

其三,为人简易,号令不繁。李广讷口少言宽缓不苛,所以士兵们都愿意跟随他打仗,乐于为他效力。生前他受到士卒爱戴;死后,受到天下人的志哀。李广的为人简易,绝不是循规蹈矩、只知照章行事的呆板做法;而是不喜欢当时儒生的繁文缛节,讨厌酷吏们的舞文弄法,不愿意对刀笔之吏。他的为人简易,与他所欣赏的道家人士的清静无为是互为表里的。

但实事求是地说,李广还是有缺点的,如杀霸陵尉。司马迁尽管用一唱三叹的情感在写李广,但仍然高度尊重客观史实;他不仅没有用这种情感去捏造历史,甚至也没有用这种情感去掩盖李广的弱点、缺点。读了他写的《李将军列传》,虽然感到李将军能冲锋陷阵,令敌生畏,但并没有感到他有统帅三军之才和百战大功。由此看出司马迁感情上的爱憎与史实的叙述是极有分寸的。这种爱不虚美,恶不毁功的实录精神在《李将军列传》中尤为突出。当然,在感情上司马迁的确是同情李广的,但他只是把这种感情抒发在对李广不公平的遭遇上:痛其立功不得封侯,惜其有才不得施展,悲其年老受辱于刀笔之吏。司马迁的这种同情是有道理的,李广最后跟随卫青攻打匈奴一仗中,本来是前将军,但由于汉武帝的迷信,怕因李广的运气不好,带累整个战局,卫青则出于个人私心,想让他的朋友公孙敖打前锋,以便有机会立功封侯,所以就改让他出东道。出东道又恰好迷失路途,贻误战机。事后追究责任,李广无法忍受这种气恼,揽起全部罪责,愤怒地自杀了。这个过程也恰恰暴露了汉武帝及其宠幸们迫害李广的事实,充分说明司马迁的实录历史是不虚美、不隐恶的。

(二)李广形象的典型意义及其悲剧的深层原因。

根据《史记》所述可以看出李广这样一位个性极强的人物形象,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历史上不乏与之命运相似的人物,其悲剧的形成既有来自汉朝统治者方面的客观原因,也有李广自身的性格缺陷,最根本的原因是封建专制制度对人的个性的遏制与残杀。

1、汉王朝用人唯私、排挤迫害有才能的人的用人政策,是李广悲剧形成的直接、客观的原因。

俗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汉武帝既用之,又阴使卫青掣肘,在人员调配上明显看出偏私,李广性情刚烈、脾气太大,忍不住恶气,受不了这来自内部的诸多压力,可叹李广没有老将黄盖的运气,黄盖遇明主可以愿打愿挨,李广未遇明主,又不愿打愿挨,终至无可收拾。

2、李广自身的性格缺陷是造成其悲剧的重要的主观原因。

透过太史公叙广得意处我们还可以看到李广本人的另一面,应该说李广在性格上是有缺陷的,我们这里所说的性格缺陷,不是指人格心理学上说的那种典型的变态人格,而是指人的社会属性,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每天接触最多的就是人,每天所要处理最多的就是与他人的关系,尤其是专制集权的汉武帝时代,处理好与上级的关系、与权贵的关系、甚至是与皇上的关系,显得比其他任何时候都重要,这对于讷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射阔狭以饮。专以射为戏的李广来说应当是一个相当大的难题。研究一下李广在这方面的表现,不难看出其悲剧的发生并非偶然:

1)不善言辞(讷口少言)、个性太强(引刀自刭)、性情冲动(如杀霸陵尉)。

李广的讷口少言,不但平时少言,关键时刻更加无话,不但无话,还有脾气,又倔又横,直如一乡下老农(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古往今来,喜欢这样下属的上司不会很多。言少脾气倔,受不得半点委屈,这在家人面前,或许能得到谅解与宽容。到了外面,就是在普通的上司那里也要倒霉的,而况李广面对的是专制的君王,所以虽是战功卓著,最终得不到好的结果,竟至引刀自刭

霸陵尉罪不至死,而倔人不管这些,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没有任何顾忌,做事过于冲动。对于这件事别人会怎么想?会不会传到皇上那里?会不会影响自己的前程?李广没有考虑过。事实上这件事对李广也是有影响的,司马迁写这一段,恐怕也有所暗示,因为我们从传中看不出司马迁的彰表之意。

2)胸无城府、没有政治见解。如梁王授印一节,从汉景帝对李广的态度可以折射出李广在政治上的幼稚,在专制制度下,不具备见风使舵的变态性格,纵有千般能耐,不仅于事无补,反会引火烧身。

3)自负其能,不计后果,好凭一时之勇,逞一时之威(如传中所记李广因中贵人而射杀匈奴射雕者及以百骑御匈奴千骑等事)。

李广形象对后世有广泛的影响,李广本人由于其勇而无当、不畏权贵、简单易从的作风、仁爱士卒的品德,在当时及后世都有广泛的影响,成为历代文学作品歌颂的对象,长久以来一直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喜爱和无限景仰。

 


免费领取江苏成人高考复习通关资料包

上一篇:【江苏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精讲班-冯谖客孟尝君

下一篇:【江苏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精讲班-艺术手法